大象融媒

首页 ⋙ 援疆风采
不倦奔跑 清华博士援疆之旅永不止步
2021-06-09 10:29:13 来源:大象融媒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次洒满大地时,哈密市委党校校园内,你会看到一个身影,不知疲倦地跑了一圈又一圈。他身材略瘦却显健硕,他大汗淋漓却面带微笑,完全沉浸在晨跑带来的愉悦之中,他就是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援疆医生,清华大学医学博士季玉陈,现任哈密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季玉陈坚持晨跑多年,除了严重的雾霾、雨雪等恶劣天气,几乎每天都坚持跑步10公里。谈起跑步,他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来,清华大学对学生体质一向非常重视,1957年校长蒋南翔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这个口号深深印在他脑海中。季玉陈下定决心,通过长跑让自己保持健康体魄,更好地为祖国、人民服务。“你的身体是你自己的,也是国家的,没有强健的体魄,就不能很自如地应对动辄十多个小时的神经外科手术,也无法在精密的手术中始终保持双手的稳定。”  

 

 

季玉陈坦言,自己是个坚韧的完美主义者,“这可能与我的职业有关。脑神经外科手术,只有追求完美,才能做到精准。脑组织的细微,是无法想象的,手稍微抖一下,就可能造成患者某些功能的丧失。”

 

去年4月2日,季玉陈踏上了哈密这片热土。作为河南第十批援疆医疗专家,他从不掩饰内心的自豪:“援疆意义重大,能用我的所学所长造福边疆各族群众,是我的一份造化,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

 

 

在谈到自己参与或者主刀的大手术时,季玉陈表情平静,没有什么情绪的波动,似乎不是在回忆那些惊心动魄的生死转换,而是在理性回味着术中的每一个步骤,思考着是否还有改进的余地。显然,这又是那坚韧的完美主义亦或是职业追求在驱动着他去思考、去感悟。

 

 

今年3月8日,一名伤者因严重车祸造成脑部多处出血,被送医时命悬一线。季玉陈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后,立即赶到医院展开手术,6个小时生死时速,患者转危为安。“您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说多少感谢的话都不能表达谢意……”,伤者丈夫说当时接到到病危通知书,内心一片绝望,后来,打听到医院有位神经外科方面的河南援疆专家医术精湛,才算是看到了一丝丝希望,结果证明,河南援疆医疗专家就是不一般。

 

 

采访中,季玉陈接了个电话,是一名患者的电话。通话过程中,他始终面带微笑,言语温暖。这是一位哈族患者,在脑功能区(掌管对侧肢体活动)长了肿瘤,接诊时已不能行走,手术需要高度精准,丝毫不能伤到正常的脑组织,而所支援的医院缺乏神经导航,眼睁睁看着患者及其家属焦急无助的表情,他答应了给患者做手术,但内心的压力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到。最终他突破设备局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哈密市创造性地结合术前CT定位、术中B超引导,完整精确切除了肿瘤。今天是患者复查后打电话过来,喜出望外地说已经完全恢复了肢体活动功能。目前,季玉陈已经采用术中B超引导下切除脑肿瘤数例,手术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季玉陈认为,医疗援疆需要从软硬两个方面同时着手。到哈密后不久,经过充分考察,在中心医院院领导调研时,季玉陈指出了科室目前的工作成绩及问题,建议引进高度精准化设备,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加强科研力量。同时,季玉陈根据行业一流标准,为科室建章立制,包括详细的诊疗规程指南等,让医疗人员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工作中,季玉陈不放过每一个工作流程,在门诊接诊、病房查房、手术前、中、后各个阶段,每一步操作,他都会耐心详细地讲要点、难点和原则性的东西,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进行生动直观的帮带。

 

 

来了哈密,季玉陈坦言,少了很多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交流的机会,而一个神经外科医生,如果不能紧紧追随行业先进技术和前沿理论的发展,很容易落后于行业的飞速发展,限制自己的专业眼界。所以,很多个晚上,在援疆公寓旁边图书馆三楼的角落里,你会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孜孜不倦地参加线上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或在查阅专业资料,那就是季玉陈博士。

 

(文字:大象融媒 常晓伟 摄像:张祺 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