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融媒

首页 ⋙ 援疆风采
援疆干部风采 | 为了这方热土绿茵常在
2020-11-20 16:40:28 来源:综合

640.webp (2).jpg

破阵子·四十月前别过

四十月前别过,五千里地相隔。醒来不知身是客,辗转难眠梦无着,何日对君酌?   一旦移栽边塞,发如秋草飘落。最是父母重病日,教室犹有望的渴,垂泪对夜说!

——徐征涛

每当看着中国地图上雄鸡的翅膀,就想到新疆去看看,为那一方热土做些什么。这是我援疆梦最初的起航。

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来自河南省郑州市的优秀教师,响应号召,心怀大爱,肩挑职责,情系两地,于2014年3月加入到了援疆队伍中。

浇水培土,让兵团孩子茁壮成长

兵团的孩子是可爱的,我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他们身上,对他们付出真心、付出真爱,与他们谈心,和他们做朋友,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给他们以正确的指引。

我很重视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学生有什么心事和困难,也愿意找我聊聊,寻求帮助。早出晚归,我浸泡在学生的各种事情中,经常忘记喝水和吃饭。但是,只要学生心中的疙瘩解开了,我会感到特别满足。我对学生的耐心是出了名的,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团场,学生基础薄弱,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习功课。每次上完课,我都会用短短的课间十分钟,帮助想要咨询问题的学生,他们都说,徐老师是有问必答。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天还不亮就到班里,晚上等最后一名学生离开后才回宿舍。在学生们的生活学习中,我总是发现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冯茹的脚扭伤了,我就把她送到医院,并付了医药费;得知来帮忙的学生没有吃饭,就拿出自己的饭卡给学生打饭吃。此外,我辅导的学生获得了“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当我拿到180元的奖金时,二话没说就给了班里的贫困生。

江冬瑞是我的学生,她因为成绩不好,在班里经常受到一个男生的奚落。我知道后,严厉批评了那个男生,并找江冬瑞谈心,帮助她制订学习计划。在期中考试中,江冬瑞的数学成绩考了班级第一名,总分年级排名第4名,成绩直线上升。江冬瑞感激地说:“在我最无助和迷茫的时候,是徐老师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希望,遇见徐老师,是我的幸运!”

教学上,通过认真调研,我发现这里的学生很朴实,但学习方法存在严重问题。他们把写作业作为学习的目的,抄作业现象很严重,写完作业不会预习、复习。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了“真学习、学真知”的学习理念,采取了以下这些措施:第一,课前要有预习,每节课前要清楚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找出自己有哪些难点需要解决。第二,上课要认真听课,课堂上集中精力,做好课堂笔记。第三,作业要认真做,不会不懂的题坚决不写到作业本上,作业可以少写,可以问别人,但是作业本上写得一定是自己懂的。第四,做作业之前要复习,公式要记住了、背会了再去写作业。第五,作业要认真订正,把自己作业中的错误作为自己进步的阶梯。要备有错题本,会用错题本进行有效复习,提高学习效率。第六,每个章节进行单元过关,不赶进度,不追求数量,对每一个没有过关的学生,不批评不惩罚,而是耐心辅导。

工作中,我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哪怕孩子的父母都放弃他了,哪怕孩子自己都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我也不放弃。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学生接受了我的教学思想,都不再抄作业了。

在我的课堂上,课前几分钟,都是学生的展示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就是这短短几分钟,让每一个学生都激情四射、创意无限。每一个学生犹如一棵幼苗,唯有尽心培育,才能成长为属于他们自己最好的样子。我就是为这些幼苗浇水培土的人,当这些小树成长为栋梁之材时,新疆就会被建设得更加美丽。

徐征涛和自己心爱的学生们

助力教师,让本地教育更有力量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援疆干部,帮助当地师资队伍加强力量,也是职责所在。

我深知,援疆,不仅要自己干好,还要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留下来。我每年都做面向老师和高三学生的讲座,分析考纲,分享高考答题方法和技巧,受到了全体师生的好评。

作为高考专家组成员,我经常听高三老师的课,并真诚提出改进意见。我积极参加十三师“青蓝杯”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的评委工作和骨干教师以及十三师学科带头人优质课比赛的评委工作,并认真履行职责。每次听其他教师讲课后,我都会真实客观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面对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工作,我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将试卷设计得客观公正、面向高考、区分度高、错误率低。

为了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我与他们进行师徒结对,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和他们切磋教学心得,指导他们参加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鼓励他们撰写教学心得和科研论文。

平日里,我默默奉献,经常工作到凌晨2点,我知道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差,年轻教师需要成长,我就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教育故事以各种形式梳理总结,通过网络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我还把自己的援疆心得和感悟写成诗歌、散文等在《光明日报》《哈密开发报》《红星文艺》《河南思客》等媒体上发表,用思乡情、报国志和满满的正能量,影响和陶冶着人们。

家国难全,情洒边陲心系故园

周末时间,我经常会带着礼品,去看望结亲户托马尔·可可树根一家,给他们宣讲惠民政策,给他们讲中原的历史文化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此外,我还帮助红星四场职工王琪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援疆伊始,因为不适应新疆的干燥气候,我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虽然每天要坚持治疗,但我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包括晚自习的辅导。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们和我的心越贴越近,有的学生给我留言:“老师,你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在我将要结束3年援疆工作的时候,我带的高三毕业班还有半年就要毕业了,当时学生和学校领导都希望我留下来,把我带了3年的学生送到毕业,我考虑到这是学生一生的关键时刻,我也舍不得丢下他们,就答应了下来。正是这样的不舍,我开始了第二轮的援疆历程,正是为了这样的承诺,我亏欠家人的更多。

2017年3月,在我第4年援疆开始时,80多岁的父亲摔断了腿,卧床不起,母亲查出癌症。在母亲做完手术昏迷48小时后,刚出 ICU 时,我想到新疆的学生还有100天就要高考了,便匆匆坐上飞往新疆的飞机。我一下飞机,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奔进教室。为了兑现给孩子们的承诺,我无法照顾病榻上的母亲和卧床不起的父亲,那份愧疚只能深埋在心里。

我把先进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学校高考升学率逐年提升,截至目前,我所带的援疆项目班的本科升学率达到100% ,重本上线率达到24% 。作为援疆教师,如此傲人的成绩让我备感自豪和骄傲,我远离家乡,在这里扎根生长,能够尽绵薄之力,让孩子们得到良好的教育,心里感到特别欣慰。

除此之外,我还收获了各界的肯定。我的事迹在《河南日报》《新疆日报》《哈密开发报》等媒体上报道;我获得了“优秀援疆教师”“优秀党员”“师德标兵”“十三师优秀班主任”“十三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我所在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班级团支部被评为十三师优秀团支部。

我从中原来,我是援疆人,我是兵团人,我愿意为我的第二故乡作出自己的贡献,把自己的汗水洒在大漠戈壁的沙石缝里。(徐征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