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融媒

首页 ⋙ 融媒观察
广电产业探索混合所有制,组建跨区域广电联合体,可行!
2020-12-23 17:11:10 来源:综合
在确保党管媒体原则下,广电产业探索混合所有制,解决现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广电媒体内部管理行政化、外部行为非市场化的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四五”期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广电是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传播渠道载体,是文化事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广电在支撑文化强国建设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对标对表中央的要求,深刻认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紧迫性,以问题导向找准难点、堵点,抓住广电建设文化强国的发力点和支撑点,在中央政策引导下,把战略目标和规划转化为广电发展的落实措施、具体行动。

 

图为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图片来源:新华社。

 

当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革,广电发展形势严峻,存在一些根本性、关键性的瓶颈和障碍,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全系统整体发展不平衡,头部广电媒体发展较快,腰部、尾部发展缓慢,各级广电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区隔”和“壁垒”依然存在,资源分散,难以发挥整体效应。

 

中央与省级头部广电优势明显,东、中部地区少数广电业经济基础较好,市场适应程度较髙,人才优势明显的广电媒体,特别是位列我国省级广电第一方阵的湖南等几家省级广播电视台,发展速度快,整体实力强。

 

多数省级广电媒体、副省级广电媒体和大量地市级广电媒体则面临定位模糊、生存艰难的困境,广大县级台更是因区位经济、媒介市场和自身内部人力、资金、技术等要素条件的制约,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运营管理行政化与缺乏盈利模式等问题。

 

在新时代传媒格局中,如何使这些分布于各区域各层级的广电媒体凝聚成一个头部带队、中部紧跟、尾部不落伍,协作联动一体、发展生态平衡的广电大系统,发挥出整体系统支撑功能,无疑是一个重要且有难度的课题。 

 

 

其二,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距离使命任务的要求有差距,广播电视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有待提升。

 

由于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传统主流媒体自身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相对不成熟、不定型,竞争活力匮乏。当前在深度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进行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已经普遍实现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互融互通,但其内容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市场化民营互联网媒体甚至自媒体的挑战下,还是有弱化的趋势。传统主流媒体面临转型升级和迭代的竞争压力。

 

其三,广电媒体中普遍存在高端人才流失,专业人才短缺、人才断档等问题,人才活力未得到有效激发。

 

最近几年的广电系统人才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台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主要是“向外走”,即人才从体制内流向体制外;“向上走”,从市县级广播电视台流向省级台或发达的市级台。

 

相比于民营公司、互联网媒体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和较高的薪酬回报,广电对人才的吸引力逐年下降。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能够适应全媒体内容生产需求、拥有互联网思维和市场运营能力的人才依然是稀缺资源。如何留住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是当前广电必须加快破解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对推动文化产业现代化和系统性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广播电视面临不断夯实文化强国坚实基础的重要任务。这几个关键问题正严重影响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做大做强,严重制约广播电视发挥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支撑作用,迫切需要在广电深化改革创新中得破解。

 

▍协作联动、以强带弱、一体化发展,营造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良好的广电传媒生态 

 

广电系统须从战略布局、功能定位、机制保障等方面予以引导、治理,革新生产关系,构建竞争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广播电视生态系统。行业内部加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媒体资源整合、协同发展,抢占全媒体时代战略高地。

 

一是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抓手,整合各层级媒体融合资源,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融媒体平台统筹协同发展机制。

 

在省级广电媒体打造技术平台建立统筹协同机制,在中央、省、市、县级媒体以及东西部发展程度不同的融媒体中心之间建立融媒体协作机制,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或强强联合或以强带弱;联合构建集成共享平台,跨层级跨区域实现信息资源的有序共享、技术资源的集约共享、采编人员的应急共享、用户资源的集中共享、IT人才的协同共享等,从而使广电融合媒体在原有优势基础上形成合力,实现全国各级广电媒体服务云与制播云的互联互通、协同联动、融合创新,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形成层级功能明晰、管理运作协调、发展生态平衡的“广电融媒系统”。 

 

二是加快推动频率频道精简精办,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提高人力、物力利用率,实现聚合效益,释放更高阶的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

 

当前,广电行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整合资源精细化运营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批准撤销7套电视频道和1套广播频率。政府层面可以进一步探索建立广播电视产业的生态评价体系,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开展相关科学评估,通过采用“科学评估体系+自由裁量权”的办法,以行政的手段实施“末位淘汰”,建立完善退出制度,以服务不同地区和机构广播电视产业生态的改善。这样的“断尾效应”和由此营造的广播电视台频率频道的“准入”与“退出”机制,无疑会对或发达、或落后的广电媒体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广电媒体利益共同体,扩大协同化、集约化经营界面。

 

通过建立股份合作、占股、持股等利益共荣共享关系,让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广电媒体形成利益共荣共享体,激发更大的市场潜力。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探索对处于同一经济圈的广电媒体进行跨地域整合,组建跨区域广电联合体,发挥强势省级台的带动作用,或一些二三线省级台抱团取暖进行互补性合作,促进区域内媒体要素、内容、平台、受众等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紧密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构建区域广电产业协作体,提高协同发展水平。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内容、技术创新升级迭代,加快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当前,以建设文化强国这个重大目标为契机,广电行业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4K/8K超高清视频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改革创新、赢得内容和服务质量的竞争优势成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关键,更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确保党管媒体原则下,广电产业探索混合所有制,解决现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广电媒体内部管理行政化、外部行为非市场化的问题。

 

在新型主流媒体的可经营性板块,可探索由公有资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相对控股,并与非公有制资本(民营资本等)共同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传媒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合格市场主体,实行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积极稳妥对资本市场开放,通过优化资本运作,促进产业并购重组、价值聚合和产业链生态建构。  

 

第二,强化以创新内容生产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适应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文艺的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标准,关注新环境新形势下的传播模式变革、日益个性化的用户需求特征等,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内容支撑。

 

新型主流媒体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内容”体系,不仅要大力巩固信息资讯传播的传统优势,还要强化内容带给用户的情感利益与功能利益,拓展主流媒体内容传播价值的深度与宽度。

 

连接用户的能力是内容传播力的根本体现,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必须向个性化与精准化方向持续推进,才可能实现提高自身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目标。 

 

第三,应用信息革命最新成果来实现传播技术的颠覆性改造、迭代和升级,将前沿信息技术应用于媒体运行全过程,打造全媒体传播竞争力。

 

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内国际传播环境下,保持技术的先进性、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对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至关重要。

 

一要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传播平台,创新平台的用户价值,形成强大的体验供给能力、内容分发投送能力和用户聚合能力,提升传播影响力、市场引导力;二要建设一体化资源配置、多媒体内容汇聚、共平台内容生产、多渠道内容分发、多终端精准服务、全流程智能协同的智慧节目制播体系,以推动制播平台云化、IP化、IT化为核心,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制播体系向融合化、智慧化制播体系转变;三要建构多元、跨界、开放的业态体系,既包括传统的内容提供商、服务运营商和平台商,同时涵盖所有与之适应的相关业态,实现云端化资源配置、垂直化内容生产、场景化服务供给、智能化产业布局。

 

▍推动广电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薪酬绩效激励体系,大力培养和引进全媒体人才,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

 

五中全会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广电要进一步深化媒体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加强广播电视台人才机制改革提供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培养全媒体人才,充分释放人才活力,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是积极探索建立事业体制稳定性与市场机制灵活性有机结合的新的人才管理模式。

 

用人要破除体制身份限制,打通成长通道,积极探索使用和盘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资源,实施紧缺专业岗位特聘等多种措施,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制度。可参照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鼓励广电媒体对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业绩突出人员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

 

面向广电产业从业人员建立市场化收入分配保障机制,建立不同岗位绩效工资标准和增长调整机制,为广电产业人才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试点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对应绩效和贡献,完善奖励政策,充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探索建立项目制、制片人制、工作室制和首席制等工作模式,为优秀员工搭建实现自我价值、人生理想和职业追求的平台。如有的广电媒体已经在探索实行频道与主播可以在新传播平台上实行收入分成,推行频道工作人员全员艺人制管理、股份合作式等新型关系。

 

二是发挥政府在人才配置中的行政作用,各层级广电媒体“上挂下派”,鼓励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广电。

 

实施人才对口支持政策,东部带西部、省级及省级以上带基层,引导广电人才向西部和基层流动。完善不同层级广电媒体人才交流、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增强挂职锻炼、换岗轮训、驻点帮教的广度和力度,实现优秀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等下基层常态化,帮助基层广电培养业务骨干提升其业务素质和能力。人才优惠扶持政策向基层倾斜,在培训、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综合施策,吸引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广电。

 

三是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广播电视人才全面转型。

 

一方面需要巩固内容创意类人才的团队优势,另一方面要补足人才短板,快速补充新媒体新技术人才,包括广电技术迭代急需全新的技术人才,全媒体采编团队打造需要的全媒体编辑记者人才。

 

有针对性加强采编人员的全媒体技能培训,以轮训、“以老带新”、骨干人员提高培训等不同方式,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分层分类的新媒体生产培训,全面提高记者编辑全媒体采编业务能力。

 

从生产观念、专业技能、经营理念入手,顺应媒体融合和媒体产业市场化的要求,培养和引进一批既具有传统广电生产经营经验又掌握新媒体传播技能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全面推动广播电视人才向全媒体人才转型。

 

文 | 李岚  来源 | 国家广电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