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融媒

首页 ⋙ 融媒观察
媒体融合中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 关键在于“体制机制”
2020-11-23 09:16:29 来源:综合

文|宗 辉(无锡广播电视集团)

 

融合改革须注重内部机制和资源要素的整合,切勿不切实际地模仿上级大媒体或互联网头部企业。

 

近年来,中央对于新闻媒体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一贯的,核心就是“媒体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上再次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媒体融合这些年来在业界的推进实践,应该说是如火如荼、各展所长,既有资源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既有整体推动的也有突出关键部门点上突进的,既有渠道整合的也有平台建设的。但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媒体融合发展到今天,克服和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关键在于“体制机制”。

 

无锡广电集团新闻中心去年以来的新一轮融合改革,就立足于新形势下提升新闻传播能力,针对前几年媒体融合中存在的制约性矛盾问题,着眼着力于调整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机构资源平台一体考虑统筹推进。

 

▍瓶颈:机构、资源、平台、职权的显性隐形“壁垒”

 

无锡广电集团是全国城市台较早探索推进媒体融合改革的传媒机构,从2013年开始,就在新闻中心率先启动媒体融合,将广播新闻综合频率、电视新闻综合频道和新媒体——新闻资讯客户端及公众号“无锡博报”三者实体化整合一体,并提出“前端采访一体化、后端编辑多样化”的目标和模式。

 

 

近年来,无锡广电集团持续深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理念、内容、平台、渠道以及机制上尚未能摆脱“两张皮”的传统桎梏,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仍有较大距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部门壁垒难以打破

 

新闻中心原下设10个部门,基本上是一个部门(机构)负责一个栏目(平台),各管一摊,各自为阵,特别是在内容、平台、力量、考核上相对独立,在事关媒体融合的重大宣传项目推进和其他工作推进过程中往往产生认识不统一、各自做计划、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执行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影响媒体融合的发展。

 

■ 传播优势无法发挥

 

由于部门、栏目各自为政,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无法共融共享,存在信息闲置、浪费、创新不够等与融媒体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

 

广播、电视、新媒体各平台定位不明晰,新闻流、内容链缺乏有效衔接。一旦碰到重大主题报道、新闻行动,对内容又缺乏有效整合,不能形成统一的平台和有机的链条,难以集约资源力量,捏起拳头,集束形成传播攻势。

 

■ 新媒体资源无法集纳共享

 

虽然早就提出新媒体引领的概念,但受制于现行体制机制,除了一些重大时政报道,中心新媒体平台“无锡博报”无法真正做到第一时间首发,而且平台的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媒体内容搬家的阶段,广播和电视新闻的多屏分发简单粗放,新媒体平台建设无法充分释放活力和潜力,围绕大事要闻和媒体融合,点击量、粉丝黏合度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 体制机制“双重制约”

 

生产、考核“脱节”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以原有广播、电视为中心的考核机制也产生了“各自为政、利益固守”的弊端,无法充分整合资源,媒体融合发展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传统体制的束缚和激励机制的缺位,真正能开发节目的制片人、能开发新技术新业务的带头人、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尤其缺乏。

 

▍改革方案:撤销平台的机构概念,统一流程机制

 

鉴于此,新闻中心针对媒体融合中“内容”“平台”“用户”三大价值支撑点,进一步有效整合广播、电视、新媒体等资源、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内容、平台终端、采访力量的共享融通,构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和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建立“大策划、大联动、大融合”策划宣传机制,探索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真正实现“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的“基因融合”。

 

 

■ 重塑采编和管理流程,构建融媒体新闻内容链

 

对整个机构、平台、流程、机制、制度、人员作结构性的整合融合,打通内部信息、资源、力量,按新闻流与内容链的要求重设内部机构,调整生产流程,完善职能配置。确立“策划先导,编辑主导,采访融合,移动优先”的统一流程机制。

 

通过机构和资源的深化融合,完善节目的策划生产机制,创建新闻中心融媒体状态下的组织结构和考核体系,依托部门的深度融合,重塑采编和管理流程,打造新闻中心融媒体传播新闻流,构建融媒体新闻内容链。撤销频道、频率和栏目、新媒体的机构概念,仅仅作为播出发布平台。

 

■ 机构、人员大整合

 

将中心10个部门及其职能和人员重新整合,打破原有“平台即机构”的壁垒型设置,按融媒体新闻生产流程要求,设立了新的融合衔接型五大部门:策划统筹部(要闻组)、融媒编辑部(博报编辑部)、融媒采访部、融媒活动部、综合管理部(见下图)。

 

无锡广电集团设立融合衔接型五大部门

 

总体考虑是,精简机构减少权力壁垒,业务管理和资源统筹由五大部门负责,平台运作和业务实施建立制片人负责制。五大部门主任由中心党委班子成员兼任。

 

一是以策划统筹部(要闻组)为中心层面的全资源全流程策划指挥调度中心。

 

策划统筹部(要闻组)负责收集掌握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精神和重点工作,收集了解全市各条线和板块及各级各类媒体资讯信息;研究分析并策划中心阶段性宣传重点内容和重大新闻行动或专题的选题;负责建立并统筹策划执行机制、节目评估机制和节目创优规划机制;负责对上(外)发稿通联;负责市主要领导活动采制的要闻组设在该部门。

 

其主要工作机制是建立专题策划例会制度。每周对重点新闻开展“头脑风暴”,有针对性地实施专题策划。对重大新闻事实从报道主题、形式、采编、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构思和整体设计,从选题共享、联动策划、深度挖掘、融媒采集、梯次发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布阵,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建立新闻考评机制,建立与集团相配套的中心“季度选优”评选机制,实施创优题材储备计划。建立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考评小组,组织召开评选会议,每季度遴选好新闻纳入“创优储备库”。生产部门根据评选意见作完善和修改。

 

每周制定要闻组“要闻策划书”,以移动优先、融字贯穿、创新为要,确定报道范围与重点,配置报道力量与报道形式,制定发稿计划与发布渠道,立体化、多维度、大广角呈现新闻主题。

 

 

二是以融媒编辑部(博报编辑部)为中心的统一的全媒体编辑部门。

 

融媒编辑部(博报编辑部)按照中心策划统筹部每周策划要求,负责所有播出发布平台内容的策划安排及编辑;确定各平台(栏目)的编辑思路、定位和发稿标准及规范;强化“新媒体首发”机制,负责“无锡博报”两微一端全天候全流程策划编辑发布的运行管理;负责各栏目日常节目的编辑审定;负责接收并安排上级交办的各项宣传任务;统筹主持人管理;建设管理中心媒资库;负责与电视中心在编排环节、与技术中心在播出环节的对接。

 

其主要工作机制是:每日下午牵头安排第二天的新闻内容策划会,不同栏目不同媒体根据自身特点,统筹、精准策划,确定内容后给融媒采访部记者下新闻采集“订单”;依托内部媒资库和融媒体新闻指挥调度平台,协同融媒采访部负责人,实施“无锡博报”全天候运行。明确“无锡博报”是新闻中心首发平台,新闻中心记者即“无锡博报”记者。

 

全中心再造采编流程,打造24小时不间断新闻链;制定各平台(栏目)的编辑思路、定位和发稿标准及规范,并负责每日内容初审;与技术中心对接,保证直播安全。播出管理制片人分别制定日常节目直播安全操作流程,紧急情况下直播安全预案和操作流程,并作为部门制度固化、实施。

 

三是以融媒采访部职能为中心的统一的融合新媒体、广播、电视等各媒体的融媒体采访部门。

 

融媒采访部按照中心策划要求、编辑标准以及融媒编辑部(博报编辑部)的日常策划编辑要求,负责为中心各媒体、各栏目采制融媒体新闻素材;负责所有记者的统一调度;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宣传采访任务。

 

其主要工作机制是:所有记者担当全媒体记者职责,依托相关技术平台,每天采访首要为“无锡博报”服务,体现“端网速度、报台深度”理念;实施记者的团队化管理,以工作室或工作小组为采访部日常管理基本架构,由条线工作室高级记者和各采访组组长领衔,具体负责组内记者的日常活动;成立重大事件应急小组和航拍/新传播手段小组,以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过硬的记者(摄像)为成员,按照中心内部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流程,承担重大突发事件全媒体报道。

 

融媒采访部还为各平台提供所需航拍素材,同时负责率先学习掌握融媒体进程中出现的新颖传播手段,并在采访部普及。

 

 

四是融媒活动部负责中心各类专题节目和活动的采制与组织落实。

 

融媒活动部负责《无锡新视评》《作风面对面》《人大之声》《政协话题》等专题节目的采制,负责新闻综合广播频率非时政资讯类节目与相关专题活动,负责各级两会现场组织等;按照中心策划要求,组织落实相关新闻专题和大型新闻行动。

 

融媒活动部单独保留若干专业采编人员,重大新闻专题和新闻行动时,在策划统筹部牵头下,与其他部门打通联动。

 

其主要工作机制是:根据策划统筹部“年度列计划、周周有策划、随机大策划”的策划机制,由部门层面进行任务分解,统一部署,广播、电视两大板块分头负责具体执行,确保关键事件及时响应,融媒体发布全面立体。除执行中心策划以外,每周部门例会对当周及当月重点题材进行策划。根据部门运行目标准则,对重大活动、主题宣传等活动性事件提前介入,组织实施。

 

五是综合管理部,其职能是负责中心党建、行政、人事、考核等各项内部管理事务。

 

■ 重新梳理融媒体考核机制,出台制度18项

 

按照新的部门设置、运行机制,以融媒体为指向,新闻中心重新制定了考核机制,出台了部门、资源融合后涉及管理、考核、流程等制度18项;按照“策划先导,编辑主导,采访融合,移动优先”的原则,坚持中心一体、绩效第一;重点考核部门节目策划水平、实际传播效果、协调合作能力、运营管理质量等方面的绩效,结合部门职能分工实际各有侧重。

 

考核强调“移动优先”,主要采编部门每月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新媒体发稿任务。在此基础上,中心再拿出效益奖总额度的5%-8%,由融媒体编辑部(博报编辑部)根据各部门员工对博报发稿实际直接进行考核,每月报中心审定后由综合部直接发放。

 

另外,新闻中心根据集团下发的年度目标责任状中主要指标,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细化分解到部门,作为考核指标。一般性指标当月兑现,阶段性指标实行季度性或年度性考核,结果在季度或年度最后一个月考核中运用。

 

▍成效:新闻传播能力提升

 

改革为新闻中心激活了生产力,改革后的新闻中心传播能力明显提升。

 

■ 传播效力明显提升

 

新闻中心以 “头条工程”为引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重点工作、重大事件、核心内容,广播、电视、新媒体融合传播,高质量全面完成年度各项宣传任务。去年新闻中心共推出专题、专栏、系列报道30多组、近600篇,重大新闻专题、新闻行动20多场。多部作品获评省级政府一等奖和江苏新闻奖。

 

■ 新媒体发展有效突破

 

去年“无锡博报”的“两微一端”粉丝量和点击量创历年新高,微信公众号清博指数较大增长,居全市大市媒体类第三;稿件全网推送成绩创历年最好,作品被中宣部、网信办全国全网推送。

 

■ 节目创新广受好评

 

《作风面对面》去年完成从市纪委到市政务办合作转换,与“12345政府热线”和“作风面对面”品牌叠加、融合发展,网络关注人数(粉丝量)突破24万。

 

 

新闻中心还在新吴区新安街道净湖社区试行首个社区工作站,和市委深改办联合推出新品牌《改革进行时》,节目借助和调动党政机关智囊力量介入参与,内容和形式受到业内专家肯定。

 

■ 民生节目汇聚正能量

 

《第一看点》围绕“民生”“公益”“服务”做文章,节目紧贴基层和普通市民,传递资讯、帮困济贫;《今晚60分》整合到新闻中心后,从题材策划到采编各环节积极转型,新闻眼界和格局有了较大提升。

 

■ 意见媒体推进有新作为

 

《无锡新闻》全年播发有分量的本台快评50多篇,《无锡新视评》做优做强深度解读和专题评论,大事要事精准发声。新闻评论《35个字 暖了人心》获得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和2019年度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奖新闻专题类特别奖。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抗疫宣传中,新闻中心的融合改革效应更加凸显。新闻中心对疫情宣传报道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全中心放弃休假,24小时待命,每天30多路70多名记者奔赴一线,各平台权威发声、及时发声、联动发声。

 

疫情期间,《无锡新闻》的收视率是2019年平均收视率的近8倍。“无锡博报”微信公众号收获60多个“10万+”,其中2个是“百万+”,大量内容被中央和省一级主流新媒体转发,部分还被向海外推送。

 

《战“疫”三部曲》登上“学习强国”全国主平台。多达30多条作品登上央视各新闻栏目和新媒体平台,被《荔枝新闻》《江苏新时空》录用稿件创历年最佳,其中包括《江苏新时空》时空头条3条,1条新闻被江苏省委书记点名表扬。

 

▍改革须契合实际,推动内部机制和资源要素改革

 

城市台新闻媒体的融合改革必须紧密契合自身实际。

 

当前,新闻传播影响竞争格局呈倒金字塔形态,中央级、省级大媒体以及体制外头部互联网媒体凭借强大实力(行政、资金、人才、市场)和无边界的传播覆盖优势,碾压城市台空间。

 

传媒市场格局发生近乎颠覆性变化,节目形态和传播形态深度走向新媒体化和互联网化,传统广电面临收视下滑、影响力弱化局面。各级城市台必须立足本土、因地制宜,从自身历史、体制、规模和目标出发深化改革。

 

融合改革须注重内部机制和资源要素的整合,切勿不切实际地模仿上级大媒体或互联网头部企业。

 

根据无锡广电集团的经验,“中央厨房”模式耗资巨大,对城市台而言亦无如此多的新闻资源,其目标完全可以用内部体制机制的调整来实现。

 

其关键是要打破沿袭多年固化下来的“广播电视大分类大阵营”,内容生产方面还以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专题节目、娱乐节目以及媒体活动等来界定部门,技术资源方面还以保障服务为主要任务,新媒体方面还是较多地以渠道概念与内容生产割裂发展——这些都是旧观念、旧模式。

 

须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从适应外部传媒市场新要求、内部生产新流程角度,跨部门、跨资源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力推生产要素融合。

 

融合改革须始终聚焦传播影响扩大和内容质量提升。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泛平台化趋势下,城市台须始终注重传播影响的本土化,不盲目扩张至“泛互联网”,同时加大传统电视节目的多渠道落地、大屏小屏固定移动的联动结合、线上线下主题活动推广,打破部门界限,明确传播职责;还须注重研究新媒体时代受众形态和规律,调整节目表达、呈现样式,增强感染力;集中力量抓好精品生产,包括日常新闻的系统化、重点新闻的策划力、新闻专题的深度化、新闻行动的规模化、创优节目的规划性。(本文来源:“广电独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