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让丸子间隔年决定后的某一天。一位妈妈闯进我的小办公室,她是我的学生的家长,也是我公众号的读者。她妆容精致,衣着得体,蹬着一双高跟鞋;她是一位大律师,刚刚主持了一个大并购案。她走进来我的办公室,说:“我今天来只想跟你说一句话,那就是,你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你还值得我信任。”她亲自跟我说完这句话,没有等我的反应就走了。我陷入了久久的沉默。我知道,我让孩子从名校退学,我让孩子过间隔年,我不“鸡娃”,是对我自己的交代,对孩子的交代。其实,也是对很多这些年来一直我的,怀有热望期待的读者的交代。是的,如题目所说,我从不鸡娃,也不会后悔。
我不鸡娃的第一个理由
可能会让你非常惊讶,我不鸡娃,是因为我见过一位母亲的眼泪。我自己当小孩的那个年代,好像并没有“鸡娃”一说。
在我们县城,父母不沉迷打麻将,不喝酒之后骂人,已经是非常合格的父母了。我从来都是自己搞定自己,搞定家庭作业,自己预习复习。我自己做完作业之后,还会约小朋友一起玩一玩......在我看来,下班了不鸡娃,小孩自己管好自己的学习,这不是应该的吗?这简直就是天经地义啊!原来还真不是。
有一天,我的一位前同事,在儿子上高中那天非常高兴,不是因为儿子考上了好高中,而是因为儿子住校了,她说:“晚上我可以看书、可以约朋友吃饭,可以看剧,可以泡澡,可以干一切我想干的事情了!”她还说:“从孩子六岁到十五岁,我坐了整整九年牢,今天我终于刑满释放了!”这一句话出来的时候,我看见办公室不少中年女同事眼圈一起红了。我听见这段话的时候29岁,正准备结婚,我才知道现在已经流行“鸡娃”了,不“鸡娃”,不辅导孩子作业甚至到心梗,不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反而变成非主流了,是“最有意思也最特立独行”的家长了!要我下班后不在厨房、就在辅导作业现场,或者在送辅导班的现场。我不能写作,不能阅读,不能看剧,不能跟朋友出去聊天,不能跟老公手牵手来一个“爱情之夜”,也不能在晚上和周末给我的学生上课……在我看来,那简直就是把我杀死了。我不明白我还有什么活头?我妈把我生下来,就是为了我奋斗完学业结婚之后再奋斗娃的学业吗?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哪里?我活着的生趣在哪里呢?
我也会问我自己,为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乐趣,不顾女儿的前途,我这样做是不是太自私了?我不这样认为。我有一个检验标准,就是我愿意让我的女儿重复什么样的人生。是结婚后为了儿女教育牺牲自我,还是继续追求自己的人生成就和生活乐趣?我希望我的女儿过后面这种婚后生活。既然你不愿意你的女儿过这样的生活,你为什么要自己过这样的生活呢?你要知道,你也是你内在小孩的妈妈啊。
我不鸡娃的第二个理由
是因为我看了一本书,叫《教养的迷思》。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教书、方法论书、鸡汤书,这是一本学术研究书,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的论文金奖。书的作者朱迪·哈里斯研究了一百多项有关父母对孩子成长有何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不了多大作用。这其实为中国古语“儿孙自有儿孙福”,提供了学术证明。因为其中有一两百个学术研究做支撑,我更加笃定地不插手太多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而是专心地营造我们的家庭关系。我想,松弛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都不会教的,但孩子一生一多半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要么在原生家庭,要么在她自己构建的家庭之中,有这么美好的体验是人间值得的。
也因为这样,我绝不会为了“鸡出学霸”而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
我不鸡娃的第三个理由
我深信,“鸡血”状态下的孩子,并不能取得学习的最好效果。我的深信来自于我看过几本有关学习的书——《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和《学习的科学》。也来自于我对芬兰教育的观察,这个国家的孩子,连续多年在PISA测试(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中名列前茅,而孩子用在做作业的时间,却只有中国孩子的四分之一——这样连续多年证明有效的方式,难得不值得去研究吗?
还因为我有幸接触了到墨尔本的一所学校——FCS(菲滋洛伊社区学校),并有幸出版了他们自己写的介绍FCS教育教学方式的书——《神奇学校》。这个学校的孩子每周三是自由日(也就是玩),每月有专门的营地活动日(也是玩),但居然成绩连续40年位居全省第一——他们用43年证明的有效学习的方法,难道不值得去学习吗?总结起来,这两本书、一个国家、一所学校证明的有效学习,大概有三点:1、让孩子处于健康快乐的状态学习更有效。2、在游戏式、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哲学对话式的学习中,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强大,且此能力能够迁移到考试之中。3、让孩子在学有余力的状态下学习,孩子的学习效果最好。而目前的刷题、补习、没有副科、没有运动、没有休闲,甚至没有足够睡眠的"鸡娃"模式,应该是最低效、最痛苦的。
我不鸡娃的第四个理由
是因为我看见了北大清华的退学率。
据2017年的博雅数据库,清华大学的退(休)学率高达7.6%,北京大学的退(休)学率为4.2%。这是基于两校2013年本科生人数和2017年本科生毕业人数的相差得出的统计结果,期间约有三百多名学生无法完成学业。这些高考赢家为什么在金字塔尖栽了跟头?那么多人千军万马地过独木桥,最后去选择退学是为什么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还有根本不爱自己考上的,辛辛苦苦PK掉那么多人考上的专业。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看看这两张瑜伽的照片。
我开始做瑜伽之后,因为最努力、最奋斗,被一个班的同学选为班长。但我练了好几个月,最奋力做,只能到左图的水平。丸子对我和其他同学的大呼小叫十分疑惑,因为她轻易地做出了这个据说很难的瑜伽动作,而且不用垫砖(右图)。做这个动作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当学渣的痛苦,那些无论如何努力都无能为力的感觉。回到电脑前,我在写作的时候,想:幸亏我还可以用写作证明我自己的价值。幸亏人生这场考试,不仅仅考这一个。好些以“加工能力”著称的学校(指能够把普通娃加工成学霸娃),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如果要考上某校,要脱胎换骨成为学霸,必须全心全意按照学校规划的时间表去学习,跟学习无关的兴趣爱好都要收起来——这听起来的确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一个孩子,擅长和热爱的恰好是考试不考的、“加工”不需要的,怎么办?这个孩子的前18年的人生,全部都在不按自己意愿的生活中度过,他当然会在大学时代爆发“空心病”,会放弃学业,哪怕是中国最稀有最难得的清华北大。
如果这个孩子恰好像邓肯一样不擅长在教室里面学习,而他不能舞蹈、不能绘画……没有机会做任何能够让他有价值感和成就感的事情,这个孩子会不会成为日益壮大的年轻的忧郁症患者的其中一员。作为家长,亲生父母,得有多狠心,把孩子往空心病、忧郁症那边推啊。
我不鸡娃的第五个理由
是因为我看见了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不看学历而看能力。
去年因为朋友介绍,我采访了混沌大学的一些毕业生。在混沌大学,你可以看见中国那些年收入几千万到几百亿的数百个企业的创始人,他们在谈论创新发展的时候,几乎不谈自己读过什么大学,而谈自己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想要招募什么样的同事加入到自己的事业来。甚至,在这个群体里面,还有人笑言:如果一个人,清华北大毕业十年了,还在谈话的第一个小时提及自己毕业的学校,那只能证明他混得太差,除了学校没有其他足以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与此同时,一位科技领袖库马尔(他是印孚瑟斯Infosys的总裁,是印度历史上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也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雇佣没有学历的人。他们更看重一个人是否能解决问题,是否能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有合作精神,而这些能力是从线上教育来的还是名校来的?是18岁的时候拥有的还是30岁拥有的?他们并不在乎。如果你的孩子身上具有这样的能力,而且天天都在增长,那我们还担心什么呢?将来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与同事积极合作,与家人有和谐的关系,我一想到孩子正在结结实实往这样的人生迈进,我就非常笃定,并不慌张。
很多父母是被《哈佛女孩刘亦婷》《虎妈战歌》这样的学霸图书影响,我却被《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教养的迷思》《园丁与木匠》《神奇学校》这样的书影响,可能因为我的孩子的确是一个普通孩子吧。
说起如今的教育竞争,都提到剧场效应。那就是大家一起看剧的时候,当前排有人站起来,后排的人不得不站起来,虽然我们都知道大家都坐下,我们更舒服,但大多数人都不敢当坐下来的人。我从不鸡娃,也决不后悔。我只是在剧场里面,当大家都站着的时候,还愿意选择坐下的人。因为我相信坐下来是对的。因为我相信,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坐下来,我们才可以拥有一个都安静地坐下来,好好享受品味人生这场大剧的机会。我相信,当坐着的人连成一片之后,那些站着的人,也会愿意坐下来。十分期待你也加入进来。
来源 | 童书妈妈三川玲